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德育处、团委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2025年“月满中秋情满校园”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社区天文科普、社团特色活动、班级主题班会、手抄报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师生在参与中感受中秋佳节的文化魅力,共度温馨祥和的团圆佳节。
社团联动:“我们的中秋节” 趣味十足
9 月 28 日傍晚,于山操场人流涌动、笑语盈盈,“我们的中秋节”主题社团联展活动在此热闹启幕,浓浓的中秋暖意与青春活力交织,成为校园里一道鲜活的节日风景线。
天文社、于山文社、国韵社在指导老师王雯瑄、江成强、张宇菲的指导下,紧扣中秋主题与自身特色,精心设计互动活动,让传统节日氛围扑面而来。
天文社早早架起天文望远镜,社员们穿梭其间,耐心调试焦距,帮助大家清晰观测月球表面的环形山,还同步结合月相变化图,讲解“中秋月最圆” 的科学原理,让赏月活动多了份知识厚度。
于山文社则将灯谜挂起——既有 “举头望明月”这类融诗词与中秋意涵的谜题,也有 “玉兔捣药” 相关的民俗谜语,师生们三五成群驻足思索,猜对者脸满是胜利的喜悦,现场不时传出猜中谜题的欢呼。
国韵社则还原传统中秋雅趣,摆放古朴的投壶与木质箭矢,社员先示范投壶礼仪与姿势要领,再邀请师生排队体验,大家屏息瞄准、轻投箭矢,在一次次互动中感受古人过节的雅致,也让传统民俗有了生动的体验感。
各社团活动衔接有序、互动交融,师生或驻足观月、或猜谜互动、或体验投壶,在沉浸式参与中,深切感受中秋“团圆、和谐” 的文化内涵,也让传统节日的魅力在欢声笑语中悄然传递。
社区共建:天文科普点亮中秋节
格致天文社的社员们走进于山社区,开展“月满中秋・天文科普进社区” 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化身 “天文小讲师”,通过月相科普手册向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讲解中秋节的由来、月相变化原理、月球探测历程等知识,现场气氛热烈。
天文社的科普小分队还协同于山社区开展“天问荧惑,祝融探火”为题的天文科普活动,带领一群充满好奇的青少年,将目光投向那颗遥远而神秘的红色星球——火星。在社员们的带领下,孩子们对比着地球与火星的环境差异,思考人类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生存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孩子们踊跃回答着社员们抛出的问题。研讨中,关于火星基地建设的奇思妙想不断迸发,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主题班会:共话中秋悟家国
中秋节前夕,各班级以“月满中秋・情系家国” 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班会课上,班主任们通过播放中秋习俗纪录片、讲述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等民间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传统习俗;部分班级还组织 “中秋话团圆” 分享会,同学们结合家庭过中秋的经历,讲述与家人的温馨故事,表达对亲情的珍视;还有班级围绕 “中秋与家国” 展开讨论,从 “中秋赏月思亲” 延伸到 “家国团圆” 的时代意义,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理解。
手抄报创作:笔绘中秋传文化
为进一步挖掘中秋文化内涵,同学们围绕着 “笔绘中秋・传承经典” 开展手抄报创作活动。玉兔、月亮、灯笼、月饼等中秋元素融入书法、绘画、剪纸艺术,一幅幅主题鲜明、创意十足的作品跃然纸上,展现了同学们对传统佳节的独特理解。
此次中秋节系列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的鲜活体验。相信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将持续在校园中传递,让广大师生在体验中感悟文化魅力,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让青春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绽放光彩。
撰稿:叶雨雁
摄影:学生灼华电视台
编辑:高雁情
校对:德育处
审核:林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