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大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深入落实文化传承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育具有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 2025年7月21日至25日,校德育处、团委组织师生代表参加由福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组织开展的“探寻海丝传奇 解密世遗文化”暑期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实地探访的形式,在行走中触摸海丝历史脉络,在探索中感悟世遗文化魅力,让文化传承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瓷韵匠心传文脉,木偶戏里品非遗
7月24日,思政课堂延伸到白瓷之都——德化,在这里开启了一场 “非遗传承与文化自信”的实践课,从温润的白瓷到灵动的木偶,让思政教育在沉浸式体验中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走进顺美海丝陶瓷历史博物馆,同学们的目光瞬间被琳琅满目的陶瓷展品牢牢吸引。展柜中,既有传承百年的经典白瓷—— 那些“白如雪、明如镜”的碗盘瓶盏,是德化匠人千锤百炼的手艺结晶;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卡通瓷器,小熊、兔子等萌趣造型上色彩斑斓的釉料交织出明快的图案,是传统瓷艺与当代审美在此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随后,师生一行来到陶瓷工厂系统了解陶瓷烧制过程。从原料选取到瓷器胎体塑性再到进窑烧制,一道道具体的工序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同学们纷纷感叹:“原来一件看似简单的瓷器,要经过这么多道考验!”这份直观感受,让大家对“制瓷不易”有了真切体会,更对工匠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生出由衷敬佩。
接下来的陶瓷上色体验环节,成为思政教育的“实践考场”。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陶瓷造型,依据自己喜好创作独特的陶瓷作品。“上色不仅是装饰,更是表达内心的想法。”一位同学边调和颜料边说。陶瓷上色体验不仅是一次技艺体验,更让大家明白:传承传统文化,既要尊重古法,也要注入属于自己的创意与思考,正如思政课所倡导的“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午后,研学团队转场至泉州市洛江区研学实践基地,木偶戏专场演出将思政教育推向新维度。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向同学们介绍了木偶戏的由来、木偶的角色及特点,并为同学们倾情演绎了《武松打虎》桥段,引来同学们惊叹声不断。表演结束后,非遗传承人将几尊造型各异的木偶带入同学们当中,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木偶表演的独特魅力。手指的触动与木偶的动作之间的奇妙联动,让同学们在新奇体验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一个流畅的舞台动作,都需要手指对十几根丝线的精准把控,都凝聚着传承人日复一日的练习。大家切身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意——非遗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打磨。
7月25日,行走的思政课迎来了最后一课——“挑战No.1”。
这是一场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攀岩和中高空活动。同学们穿戴好专业装备,面对陡峭的岩壁,心中满是忐忑,手脚不听使唤地颤抖。但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找到了节奏,手脚并用,一步步向上攀登。
在高空绳索桥上,同学们身体随着绳索的晃动摇摆,失重感袭来,每一步都需鼓足勇气,克服内心的恐惧,重新寻找着力点,奋力向上攀登,最终成功通关,赢得一片欢呼。
这次活动,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炼。它让同学们明白,面对困难,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
研学见闻凝墨香,点滴感悟汇真知
翻开同学们的研学手册,五天行程的印记在字里行间清晰呈现,凝结着观察与思考的结晶。在福建省东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窥见石头亿万年以来的巨变,在《丝路山水图》中品读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历程,在“晋江经验”里品味八闽“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品质……这些记录不仅是对四天研学行程的系统梳理,更折射出学生群体从知识接收者向文化思考者的转变轨迹。
本次暑期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各项实践,在探访文化遗迹、参与挑战项目等环节展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其优异表现获得福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中心的高度认可,一批同学凭借突出的综合表现荣获“优秀学员”称号,为此次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周宇宸 王昕睿 林 轼 胡宇欣 余依铱
朱奕萱 郑鑫宸 林 熹 范梓琳 林 柠
研学感悟
在此次福州综合实践基地组织的研学活动中,我深入探索了泉州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泉州博物馆,南音的古韵与福船模型让我感受到海洋文明的厚重;木偶戏表演中艺人指尖的灵动,展现了"悬丝傀儡"的千年技艺传承;德化陶瓷馆的"中国白"令人惊叹,从宋代瓷塑到现代工艺,见证了匠人精神的生生不息。
这次研学让我深刻体会到非遗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活着的文化基因,更是"晋江精神"的生动写照——爱拼敢赢的开拓、精益求精的专注、敢为人先的创新。作为格致中学的学生,我将以科学精神传承文化,像木偶艺人一样专注创新,像德化匠人一样追求卓越,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余依铱
指尖拂过市舶司遗址冰凉的宋元碑刻,涛声犹在耳畔;海丝博物馆内,德化白瓷温润胜玉的光泽,映照出远洋商船满载的“中国白”传奇。在晋江经验馆,民营经济“无中生有”的拼搏史诗,令人心潮澎湃。最难忘闽南木偶戏的方寸舞台:老艺人指尖悬丝跃动,千年悲欢在方寸间流转。
泉州宛如一部永远翻动厚重典籍,历史的遗迹是它沉默的注柳,当代的奋斗则是其铿锵的续章。行走至此域,豁然领悟,世遗文化,绝非凝固的标本,而仍是流动的热血生命,唯有拥抱开放勇立潮头,方能在激流变迁中永凑不息的乐章。 ——周宇宸
将目光聚焦在泉州这座城市上。匠魂点石生辉,传递石般的坚韧;古港遗珍斑驳,印证海纳百川的胸襟。指掌翻飞,方寸舞台演绎民间故事,那是灵韵传承的鲜活心跳。草根创业的灼灼目光,点燃“爱拼敢赢”的炽热脉搏。古人的智慧与现代人的闯劲构成了冠盖参天的生命之树。
认真感触这魂魄的精髓:石的根基、海的包容、线的灵韵、火的拼搏。它们在守护深厚根脉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参观途中,瓷器的生产车间和木偶戏表演者难见新鲜血液,身为火炬的接力者,应竭尽全力在不息的生命律动中,完成跨越时空的精神续写。
——胡宇欣
来到镌刻着开放包容文化基因的刺桐城,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泉州港的繁华盛景,丰富的文物诉说着中外交流的动人故事,让我感受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与文化魅力。
从玉扣到香囊,从海上丝绸之路到非遗传承技艺,从红砖古厝到现代化科技场馆,无不展现着,真正的文明,永远在交流中生长,在碰撞中升华。
站在这祖辈们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的我们,更应继承海丝精神,不懈拼搏,敢于探索,追随时代潮流,坚持进行非遗传承,积极学习非遗技艺,做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工作,让无价的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王昕睿
踩过泉州的青石板,我像触到了千年的脉搏。
走在五店市街区,新创意与老故事隔街对谈,一砖一瓦都藏着“守旧”与“新生”的默契。晋江经验与七匹狼博物馆,共同展现“爱拼才会赢”的守旧创新精神。闽南木偶戏的方寸舞台上,老艺人指尖灵动操控,千年悲欢在其间流转,早已成闽南文化的独特符号。
这趟泉州之行,让我读懂传承真意:不是把过去封存在玻璃柜里,而是让老故事长出新枝芽,让古技艺接上时代的地气。就像脚下的青石板,既印着千年辙痕,也承托今日脚步——这,才是文化最鲜活的模样。
——林轼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静态的陈列,而是在触摸、体验、思考中实现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本次暑期研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平台与机会, 无论是 “晋江经验” 还是海丝精神,都在告诉我们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在行走中品读八闽文化,在体验中建立的文化自信,在思考中厚植家国情怀。
撰稿:叶雨雁
拍摄:余依铱、朱奕萱
编辑:高雁情
校对:德育处
审核:刘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