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让数学之美照进生活

2025-10-22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与思维的体操,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核心工具。它不仅塑造着科技发展的轨迹,从人工智能算法到航天工程计算,更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决定着个体逻辑思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高度。近日,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徐守军教授为福州格致中学高一学生带来的“数学有用吗?——以离散数学为例”科普讲座,恰是一次有关数学的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徐教授凭借在数学领域的深厚积淀,将抽象的离散数学原理与现实场景巧妙联结,用通俗生动的表达打破学科壁垒,完美诠释了科学教育“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核心目标。

在科学教育的语境下,这场讲座成功搭建起“抽象理论—生活价值”的认知桥梁。徐教授没有停留在对离散数学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挖掘其与生活场景、趣味体验的内在关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并非脱离现实的符号游戏,而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思维工具。这种教学方式精准契合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可感知、可联想的内容,有效降低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畏惧感,为其建立学科自信提供了重要支撑。

更重要的是,讲座以“数学有用吗”这一问题为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科价值,这种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模式极具启发性。徐教授通过离散数学这一具体分支,展现了数学学科既兼具实用性与逻辑性,又蕴含着独特的秩序美与思维美。当学生从全新视角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游戏的紧密联系时,对数学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公式定理,而是升华为对一种思维方式的好奇与向往,这种兴趣的激发正是科学教育最宝贵的成果之一。



这场讲座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用数学思维观察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种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知,培养了其科学探究精神。徐教授用生动的实践证明,优质的数学科普教育能够打破学科的抽象壁垒,让数学之美照进现实,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素养发展与学科兴趣培养奠定坚实而温暖的基础。

撰稿:吴毅

编辑:高雁情

校对:教务处

审稿:林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