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我校2023年市级教学观摩周“聚焦立德树人新课堂,构建智慧教育新样态”的主题,2023年10月26日上午,地理教研组联合闽侯二中地理组,开展《水循环》同课异构活动。并邀请正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福州李琪地理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李琪老师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地理项目式学习研讨》讲座。
上午第二节,福州格致中学王雯瑄老师开设《水循环》公开课。这是一节问题探究课。通过台风“海葵”对福州的影响引发问题,导入水循环的过程。设置连线问题增加学生对水循环类型和环节的了解。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影响福州积涝的水循环环节,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探究影响下渗环节的因素。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分组实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准备实验材料,分析讨论,并拍摄实验过程。在课堂上四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论,其他小组对实验器材、过程、结论等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王老师总结升华,列举福州这些年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在面对台风时,能够用“福州速度”战胜“最强降雨”,将积涝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减小,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第三节是由闽侯二中李胜玉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水循环》。本节课同样以福州作为案例,通过今年九月份福州的降水破纪录作为切入点,提出水的来去引入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过程。将生活的情境与书本的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明白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展示榕城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归纳水循环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培养爱乡的情怀。最后通过课本上砂田的案例和生活中榕城水患案例来探究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实现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这一核心素养的突破。同学们积极思考,课堂融洽。
课后,各听课教师、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上午的两节教学观摩课进行评课。两位开课教师就教学观摩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安排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两节课都以福州作为案例,通过问题情境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设置不同的学生活动。探究情境贯穿始终,脉络清晰,对学生的引导层层深入,对课标的落实很到位。两位老师的素质都特别高,对课堂的把控能力都比较强,是两节具有学习借鉴意义的精品课。
名师李琪老师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这两节课课程结构非常完整和流畅,包括课前准备、互动教学、学生的实践、课堂小结反思等。两节课虽然结构不同,但都是典型的项目化学习案例,通过确认主题,设置目标任务,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王老师的课着重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短短的课堂中完成实验的展现,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充分交流,老师是学生的伙伴,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以后地理课堂中如何做实验提供了思路。两位老师都紧紧围绕这次学校观摩周的主题“聚焦立德树人新课堂,构建智慧教育新样态”打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联系课程思政,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接下来是专家李琪老师的讲座,李琪老师重点解读了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与我们今天所探讨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重点任务中的14项举措的4-11点。其中第4项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中,要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实验)、跨学科主题学习。第5项扩大精品课遴选规模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第7项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中,强化跨学科综合教学,遴选推广一批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教学优秀案例,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第10项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中,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平,鼓励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第14项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中,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推动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本次教研活动中,地理教研组发挥团队智慧,每一位教师都付出努力,只为打磨出精彩的教学观摩课。开课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也将与地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地理学科增添新的活力。